必一·运动体育下载“以前的道路走起来磕磕绊绊,经常有老人摔倒。现在路修好了,还安装了路灯,晚上小区里可热闹了!”居民郝永辉乐呵呵地说。
1月16日,走进洛阳市西工区黎明小区,崭新的柏油路穿区而过,道路两侧的路灯整齐划一,在院里休闲的居民你一言我一语笑谈小区改造后的新变化。
随着黎明小区的改造完成,西工区建成于2000年前、符合改造条件的580个老旧小区全部改造完成,总面积约661万平方米,占洛阳市中心城区改造任务的54%。
今年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开展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六年磨一剑。西工区交出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89个社区组团连片,300多部电梯加装完成,67个邻里中心建成投用,“破、脏、乱、差”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同时,社区医疗、养老、托育,以及休闲等综合要素聚集融合,“15分钟生活圈”完善便捷,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8.2万户约32万居民受益,在家门口实现“幸福升级”。
“暖气一开,屋里暖和和的,心里可舒服啦!”魏仙芳说,“如果没有老旧小区改造,我们肯定享受不到‘取暖’带来的温暖和幸福。”
位于商业核心区的西工地小区,由于历史原因,这里11栋居民楼被分割成9个小区。一个单位一堵墙,一个保安一个门。“这里不仅公共空间狭小,道路堵塞严重,连安装暖气都找不到热力交换站建设的位置,受不了罪的老人们都搬走了。”西工地小区所在的光明社区负责人说。
拆除各家属院的围墙、违建房,把腾退的场地变公共空间,对小区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进行一体化改造,建设小游园和社区广场……西工地小区的一步步改造举措,不仅实现了商业街区、居民小区以及历史景区的“三区合一”,西工地文商旅步行街也逐步成为洛阳文旅新地标。
如今,改造后的西工地小区楼房变靓了,地面干净了,道路通行顺畅,原来不相往来的老邻居都成了好朋友。
像西工地这样的问题,在西工区老旧小区中并非个例。作为洛阳市的中心城区,西工区老旧小区数量多、密度大,69%以上建于20世纪80年代。房屋大多年久失修,公共配套设施老化,院内空间狭小,道路破损坑洼,地下管网堵塞,私搭乱建严重,物业管理混乱。
西工区整街连片改造中心主任权秋霞说,“为了让老旧小区改造更符合区情,改造之初我们成立工作专班,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2019年就率先提出了‘整街连片’的大改造思路,将580个老旧小区划分成30个片区,分期分批进行改造提升,创新实现‘小院子’变‘大社区’。”
循此思路,西工区以“整街连片”形式,打造了健康路片区、行署路片区、西工地片区,以及城市阳台片区等各具风格的特色片区。“这些片区,有的是‘修旧如旧’,有的是‘全新设计’,既避免了‘千城一貌’的单一,又促进了各片区间优势互补,城市整体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权秋霞说。
九都路11号院建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院内路面低洼,到了雨季,水从窨井盖溢出来能淹到膝盖。“满院子的污水臭气存留数天,好多邻居在这生活不下去,都搬走啦。”居民寇立利说。
改造前,社区就通过入户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针对大家关注度较高的供排水管网改造,以及院内地坪道路加高等诉求,数次召开座谈会,协调施工单位设计方案,改造全程居民参与监督。改造后,污水管道全部更新,地面提升了80厘米,强弱电全部入地,小区路面铺设防滑吸水砖,老旧小院儿华丽转身变为舒适的“洋房”。曾经搬出去的老住户,又重新回到了这里。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西工区始终把利民、惠民、便民、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什么、怎么改,群众说了算,改前问需于民,改中问计于民,改后问效于民,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58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成后,2024年西工区开展“回头看”工作,梳理出87个水电需再改造小区必一·运动(B-Sports),以及47个工程质量再提升项目,确保老旧小区从“焕新”到“长新”。
014社区是“回头看”中的一个点。说起两次改造前后居民们态度的转变,社区党总支书记周萍萍颇有感触必一·运动(B-Sports)。
在小区增建电动车棚时,本以为会有居民阻拦。没想到消息一传开,仅仅一个晚上,居民们就自发地把车棚里堆积的杂物、荒地里种植的蔬菜,清理得干干净净。
“这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却是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认可和支持。”周萍萍说。
580个老旧小区,情况各不相同,居民诉求各有所需,难题如何破解?西工区求创新、重实效,建管并重蹚出了一条新路。
老旧小区老年人居多,加装电梯呼声很高,而“一层反对、全楼停工”成为难题。
西工区力图破局,在机制上坚持“电梯加装在哪里,党组织建设在哪里”,实现“一梯一策一专班”,形成党员带头、居民配合的和谐局面。在设计上,该区细化“一楼一策”方案,最大化保障低层住户利益,推行“平层入户、加装阳光房、按照阶梯出资”模式,促进居民达成共识,先后安装300多部电梯。
创新,还体现在社区建设方面。老旧小区改造“三分建、七分管”,如何防止“一年新、两年旧、三年恢复旧面貌”局面?西工区用实践给出了答案。
在西工区凯旋东路80号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800平方米的空间宽敞明亮。这里从早到晚,人气旺盛,老人们在这里画画、唱歌、做手工,以及学模特步,其乐融融。
伴随着小区改造工作的推进,西工区67个高标准邻里中心全部建成投用,居民生活惬意、幸福满满。
在此过程中,西工区创新思维,破解难题,一手扩大“增量”,一手盘活“存量”,围绕“谁来买单”这一核心问题,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建设运营,邻里中心建设总数位居洛阳市第一。
健康西路社区邻里中心创新打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模式,引入“邻曲间”运营团队,以50%公益、30%微利、20%商业的“532”模式运营邻里中心,主要开展全年龄段居民公益文化活动,以及实施利民便民的微利项目,既方便群众,又实现可持续运营。
石油路社区邻里中心之前是一块400多平方米的闲置土地,在改造中,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经营管理模式,引入专业物业公司进行适度运营,确保了运营常态长效。
洛玻社区对闲置仓库、水房进行拆改,打造融便民、文体、康养等于一体的社区邻里中心,占地5000多平方米,引入餐饮连锁企业负责运营,烟火味、文化味和运动范儿满满。
创新思维契合了市场规律和群众需求,也助力实现了西工区老旧小区改造建管并重、可持续发展提升的良性循环。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洛阳市西工区委书记王进表示。
经营主体是经济运行的细胞,亿万经营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广大经营主体有何感受、如何应对?怎样识变应变求变、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近日,记者实地调研河南的一些企业,倾听来自一线的声音。…
位于河南省镇平县的想念食品有限公司面粉加工车间里,生产线多道工序后,加工出的面粉雪白细腻。…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